A.發(fā)生在臨床癥狀出現之前
B.發(fā)生于隱性感染之后
C.發(fā)生于顯性感染之后
D.發(fā)生于潛伏性感染之后
E.發(fā)生于潛伏期之后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發(fā)生在臨床癥狀出現之前
B.發(fā)生于顯性感染之后
C.發(fā)生于潛伏期之后
D.發(fā)生于潛伏性感染之后
E.發(fā)生于隱性感染之后
A.特異性免疫血清
B.抗毒素
C.類毒素
D.免疫調節(jié)劑
E.核苷類似物
A.無臨床癥狀
B.有臨床癥狀
C.一般不排出病原體
D.機體無明顯損傷
E.機體不能將病原體清除
A.破傷風桿菌經消化道
B.霍亂弧菌經呼吸道
C.狂犬病毒經傷口
D.傷寒桿菌經呼吸道
E.麻疹病毒經腸道
A.以特異性治療為主,一般、對癥治療為輔
B.以治療、護理為主,消毒、隔離為輔
C.治療、護理與消毒、隔離并重
D.一切為了患者的康復
E.以消毒、隔離為主,治療、護理為輔
A.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患者
B.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潛伏性感染者
C.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攜帶者
D.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隱性感染者
E.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
A.白細胞總數顯著增多常見于化膿性細菌感染,如流腦、猩紅熱
B.革蘭陰性桿菌感染時白細胞可正常,甚至減少,如布氏桿菌病、傷寒
C.病毒性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常減少或正常,如乙腦、狂犬病
D.原蟲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常減少,如瘧疾、黑熱病
E.蠕蟲感染時嗜酸性粒細胞常增多
A.在同一傳染病中,入侵病原體的數量一般與致病力成正比
B.在同一傳染病中,入侵病原體的數量一般與潛伏期成正比
C.病原體的毒力與致病力成正比
D.病原體的侵襲力與致病力成正比
E.在不同傳染病中,能引起疾病發(fā)生的最低病原體數量相差很大
A、協(xié)助診斷
B、預測疫情
C、確定檢疫期
D、預測預后
E、估計病情輕重
A.最長潛伏期
B.最短潛伏期
C.平均潛伏期
D.傳染期
E.癥狀明顯期
最新試題
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減少的傳染病是()
首要的檢查是()
外周血白細胞數增高的病毒性傳染病是()
糞便培養(yǎng)首先使用的培養(yǎng)基為()
男,38歲,下水道工人,持續(xù)發(fā)熱、頭痛、全身肌肉酸痛、走路時小腿疼痛、胃納減退、疲乏4天。體查:T39.8℃。眼結膜充血,右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如蠶豆,局部皮膚潮紅、壓痛明顯。肝于肋下1.0cm可觸及。外周血紅細胞4.82×1012/L,白細胞12.4×109/L,分類N0.87,L0.11,E0.01,M0.01,血小板123×109/L。尿常規(guī)檢查示蛋白+++,管型+。發(fā)病前3天曾到郊外旅游,右腿受傷流血,現傷口已愈。本例的診斷應首先考慮()
關于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的概念,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男,16歲,學生,持續(xù)畏寒、發(fā)熱10天,神志不清1天。體查:T40.5℃,BP49/37mmHg,右側腹股溝可捫及數個蠶豆大小的淋巴結、質中、有壓痛,右側臀部可見5cm×6cm大小腫塊,局部有紅、腫、熱、壓痛,無波動感,血象:WBC22.0×109/L,N0.92,L0.08。病前1周打籃球時右足趾有刺傷史。本例最可能的致病原是()
有關傳染病的綜合預防措施,最準確的是()
男,34歲,林業(yè)工人,發(fā)熱、頭痛、嘔吐6天,于1月21日就診。體查:T38℃,BP110/70mmHg,面色潮紅,眼結膜充血,腋下有少許點狀出血,肝右肋下0.5cm,血象:WBC23.0×109/L,N0.65,L0.23,PLT30.0×109/L,異型淋巴細胞0.12。本例最可能的診斷是()
臨床常見的潛伏性感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