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三軸試驗方法有不固結不排水剪(UU)、固結不排水剪(CU)、測孔隙水壓力試驗(CU)和固結排水剪(CD.四種
B.試樣直徑宜為35~101mm,高度為直徑的2~2.5倍
C.可對原狀土樣及擾動土樣進行試驗
D.必須采用抽氣法進行飽和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單線法每組試樣不宜少于5個,雙線法用2個試樣
B.單線法應對5個試樣在天然濕度下分級加壓至規(guī)定壓力后浸水飽和
C.雙線法試驗壓力等級在150kPa以內時,每級增量不宜大于50kPa
D.單線法試驗精度高于雙線法
A.濕陷宜分級進行,最小壓力宜為50kPa,最大壓力宜為300kPa
B.當規(guī)定的浸水壓力較大時,垂直壓力宜分級施加
C.沉水后試樣變形小于每小時0.01mm時,即認為變形穩(wěn)定
D.自重濕陷垂直壓力值應為土體的飽和自重壓力
A.壓縮系數、壓縮指數、回彈指數、固結系數
B.壓縮模量、體積壓縮系數
C.變形模量、壓縮指數、回彈指數
D.前期固結壓力、壓縮系數
A.固結試驗分為標準固結試驗及應變控制連續(xù)加荷固結試驗
B.需測定回彈試驗時,應測定每次退壓24h的回彈量
C.第一級固結壓力宜為50kPa
D.一般最后一級固結壓力不應小于自重壓力與附加壓力之和
A.承載比試驗采用擾動土樣進行
B.擊實錘重量為4.5kg,落距457mm
C.貫入前后均應測定土樣的浸水膨脹性
D.貫入試驗應不少于3個
A.擊實試驗分輕型擊實試驗和重型擊實試驗
B.試樣的制備均應采用濕法
C.輕型擊實時宜采用5個不同的含水率,且應有2個大于塑限、2個小于塑限、1個接近塑限
D.資料應包括干密度與含水量關系曲線及氣體體積等于零(Sr=100%)等值線
A.最大干密度試驗宜采用擊實法
B.最小于密度采用漏斗法和量筒法
C.砂土體積最大值的測量誤差不宜大于5mL
D.最大干密度試樣的制備宜分三次(層)完成
A.測定黏性土的液限可用液塑限聯合測試法和碟式儀法
B.測定黏性土的塑限可用搓條法
C.收縮皿法適用于測定脹縮性土的塑限
D.聯合測定法測液塑限時圓錐入土深度宜分別為3~4mm、7~9mm、15~17mm
A.篩分法適用于粒徑為0.075~60mm之間的土
B.密度計法和移液管法適用于粒徑小于0.075mm的土
C.粒徑大于60mm的土不能測量其粒度成分
D.不均勻系數和曲率系數是恒量土的分選和級配的指標
A.比重瓶法僅適用于砂土及黏性土
B.比重瓶分長頸和短頸兩種,容積有100mL和50mL
C.對瓶中水的溫度進行測量時,誤差不應大于0.5℃
D.采用中性液體試驗時,不能采用煮沸法
最新試題
勘探手段宜采用鉆探、井探;采取土試樣宜在基礎下和基礎外側同時進行,并應布置一定數量的標準貫入試驗、()或旁壓試驗等原位測試,有條件時應進行地基土的荷載試驗,提供主要受力層的比例界限荷載、()、變形模量和回彈模量。
當基礎持力層為基巖時,應對巖樣進行()與()狀態(tài)下的單軸抗壓強度試驗,并提供極限抗壓強度和軟化系數。
在軟土、砂層中宜采用();當使用套管護壁時,應保持管內水位等于或稍高于地下水位,取樣位置應低于套管底()孔徑距離。
當靜力觸探試驗貫入深度超過()m,或穿越厚層軟土后再貫入硬土層或密實砂層時,宜采用導向管或采取防孔斜措施;也可配置()量測觸探孔的偏斜角,校正土層界線的深度。
采用樁基礎,勘探深度應大于預計樁端以下3倍~5倍設計樁徑,且不小于()m;對樁身設計直徑大于()mm,不應小于5m。
滑坡勘探線應沿()和滑坡體兩側外緣布置,每條勘探線的勘探點數量不應少于()個,滑坡體轉折處和擬治理地段也應布置勘探點。
風化巖和殘積土勘探工作應測定巖石的()指標和飽和單軸抗壓強度,進行標準貫入試驗和剪切波速測試,采用不少于兩種指標結合現場巖芯樣綜合判斷巖石的風化程度和破碎情況。
采取軟土試樣應采用(),每一軟土層采取軟土試樣數量應滿足()要求。
混合土勘探工作有經驗的地區(qū),可以()或超重型動力觸探為主,輔以鉆探的綜合勘探方法,當混合土作為基礎持力層時,鉆探應采用植物膠護壁,巖芯采取率不應低于()%。
當需查明地質構造、地質界面、地下不明地質體的分布形態(tài)、范圍和埋藏深度時,應根據()采用有效的工程物探方法。對()應加密勘探點并采用鉆探、槽探或井探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