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國民政府“剿匪”導致軍費支出倍增,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法幣發(fā)行指數扶搖直上,惡性通貨膨脹加劇
B.很多游資不是通過銀行錢莊,而是直接以“地下錢莊”形式拆放
C.由于國營銀行壟斷地位,私營銀行經營的存放款、匯款業(yè)務受到種種限制
D.銀行錢莊大多從事投機活動,并為整個社會上的投機活動提供便利
E.日益加劇的惡性通貨膨脹導致金融業(yè)開始衰落,走向崩潰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抗戰(zhàn)勝利后,政府由于接收了大量敵偽資產,國家壟斷金融體系迅速膨脹,并在國民經濟要害部門占據了壟斷地位
B.據1946年6月的一項統(tǒng)計,在國統(tǒng)區(qū)的3489家銀行分支機構中,國家壟斷性質的銀行及其分支機構達2446家,占總數的70%以上
C.到1946年年底,僅“四行兩局”的分支機構已有852處。1946年12月,全國存款總額為56735億元,而四行兩局存款總額高達51765億元,占全國銀行存款總額的91.2%;全國放款總額為82208億元,而四行兩局為79928億元,占97.22%
D.1946年11月,政府又宣布成立“中央合作金庫”,其分支機構遍布各縣市,更有利于把這一金融體系勢力滲入到城鄉(xiāng)每一個角落,使國家壟斷金融體系發(fā)展到了頂點
E.竭力發(fā)放貸款,擴大對工商業(yè)的投資,控制了整個國家經濟命脈
A.設置四聯總處。1937年8月,由中、中、交、農四大銀行在上海組成“四行聯合辦事處”
B.1938年遷重慶,1939年9月由一個聯合機構改組成為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機構,并擴大組織,提高職權,使其擔負起籌劃與推行政府戰(zhàn)時金融經濟政策的任務
C.加強對地方銀行和商業(yè)銀行的控制
D.1942年7月,財政部在各重要城市設置銀行監(jiān)理官辦事處
E.在省地方銀行和重要商業(yè)銀行設置銀行監(jiān)理員,對地方銀行和商業(yè)銀行加強監(jiān)督和檢查
A.中央銀行交通銀行、中央信托局
B.郵政儲金匯業(yè)局
C.中國銀行
D.中國農民銀行
E.對中國通商銀行、中國實業(yè)銀行、四明銀行進行接管改組
A.國家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
B.地方銀行:這一時期設立的地方金融機構有30家左右
C.商業(yè)銀行:商業(yè)銀行有很大發(fā)展,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及戰(zhàn)后幾年發(fā)展尤為迅速,據統(tǒng)計,1912年設立的銀行14家,至1927年共設立銀行185家,其中1917-1923年七年中共設立131家。
D.“北四行”是金城銀行、鹽業(yè)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這四家商辦銀行的通稱
E.南三行”是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浙江興業(yè)銀行、浙江實業(yè)銀行的統(tǒng)稱,這三家商辦銀行以上海為基地,在經營業(yè)務上相互支持,它們之間的董事、監(jiān)事也相互兼任
A.第一家華資銀行中國通商銀行(1897)
B.國家銀行大清戶部銀行(1905.8),1908年改名為大清銀行
C.交通銀行(1908)。
D.地方銀行天津官銀號、福建官錢局、浙江官銀號,后陸續(xù)改稱銀行
E.商業(yè)銀行上海信成銀行、浙江興業(yè)銀行、四明商業(yè)儲蓄銀行(上海)等
A.控制進出口貿易,壟斷外匯
B.控制中國金融(發(fā)行紙幣,開展存、放、匯等銀行業(yè)務。對華投資)
C.投資中國政府,控制中國財政
D.刺激了中國經濟的發(fā)展
E.解決了中國經濟建設急需的資金
A.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本、德國、意大利三國的銀行勢力擴張
B.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英、美、法、荷、比等國的銀行被日、偽接受或侵占
C.抗戰(zhàn)結束后,日、德、意三國銀行被國民政府四行二局接收,而英、美、法、荷、比等國的銀行先由財政部接管,然后查明原主,發(fā)還自行清理,各國銀行先后復業(yè)
D.這一時期,美國在華銀行的發(fā)展特別迅速
E.至1949年1月,在華的外商銀行共有15家。英商銀行4家,美商銀行5家,荷商銀行2家,其余4家為比商華比銀行,法商東方匯理銀行,中法合辦中法工商銀行和俄商莫斯科國民銀行
A.最初十年,除東北外,新設的外商銀行有五家。雖然新設得不多,原有外商銀行的勢力仍在繼續(xù)發(fā)展
B.到1936年,外國在華銀行共32家141處(不包括日本在東北開設的地方性小銀行),其中英國7家27處、美國4家16處、日本11家54處
C.外國銀行資產在中國金融市場上占極大的比重
D.1936年底全國169家華商銀行和儲蓄銀行的全部資產是14.3億元,而同年33家外國在華銀行的資產是19億元,比69家華商銀行還多1/3
A.新設立有29家外商銀行,其中以日、美資本居多
B.多中外合辦銀行,如中法實業(yè)銀行、中華匯業(yè)銀行、中華懋業(yè)銀行
C.這些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分布范圍十分廣泛,深入中國的內地和邊疆,勢力已達極盛
D.外國銀行之間展開競爭
E.外國銀行之間和平共處
A.1845年,出現第一家外資銀行——麗如銀行
B.1950年代,匯隆銀行、阿加剌銀行、有利銀行、麥加利銀行等四家英國銀行
C.1865年,匯豐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70年代在中國形成壟斷地位
D.19世紀60、70年代有法蘭西銀行,德意志銀行
E.19世紀90年代以后有德華銀行,橫濱正金銀行,華俄道勝銀行,東方匯理銀行,花旗銀行
最新試題
1995-1997年,在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一些銅錢,其中有秦至西漢初的半兩錢。昭平、貴縣、合浦、平樂賀縣等地的漢墓已發(fā)現有不少秦漢的半兩錢、五銖錢。在昭平縣風清一號東漢墓出土了5種錢幣308枚,風清二號東漢墓也出土了3個品種共553枚錢幣。由此可以推斷當時()。
下表為中國古代糧食總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數據統(tǒng)計,據此可推知()
南北朝時期,金屬貨幣在北方幾乎絕跡,谷帛代替了錢幣作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屬貨幣的使用卻是不斷擴大,還產生籌碼不足和錢幣盜鑄等問題。這反映出當時()
西漢時期,晁錯向文帝提出“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即國家),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的建議。照此辦理,富商大賈要想得到爵位或贖罪,就必須向農民購買糧食。這一建議的主要目的是()。
清代康乾時期,廣東地區(qū)種植荔枝、龍眼等經濟作物的農戶在“東家夸三月之靑,西家矜四月之紅,各以其先熟及美種為尚”的相互競爭下,弱者被排擠而日益貧困以至破產淪為雇工,強者則成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戶,甚至雇工經營。這表明當時的廣東地區(qū)()。
下面為宋代到清代中期江南25個市鎮(zhèn)橋梁建造情況統(tǒng)計圖(單位:座)。對該圖所反映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下圖這組與牛有關的文物反映出漢代()
下表反映的是兩漢到清中葉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市畝)和畝產量(市斤)的變化情況。表中畝產量持續(xù)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下面為1912年和1921年中國近代面粉業(yè)生產能力比重圖。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南宋陳耆卿曾說:“古有四民……士勤于學業(yè),則可以取爵祿;農勤于田畝,則可以聚稼穡;工勤于技巧,則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貿易,則可以積財貨。此四者皆百姓之本業(yè)?!边@反映了陳耆卿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