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文化部長會議
B、聯(lián)邦教育與科學部
C、國民教育部
D、文部省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英國
B、法國
C、德國
D、美國
A、《漢堡協(xié)定》
B、《教育結構計劃》
C、《巴特勒法案》
D、《巴爾福法案》
A、《高等學校法》
B、《教育結構計劃》
C、《德國高教總法》
D、《綜合教育計劃》
A、普通中學
B、實科中學
C、文理中學
D、綜合中學
A、文化部長會議
B、聯(lián)邦教育與科學部
C、大學校長會議
D、聯(lián)邦和各州教育規(guī)劃和科研促進委員會
A、《富爾法案》
B、《地方政府法》
C、《非集中化法》
D、《國家與私立學校關系法案》
A、義務教育年限為5~15歲
B、初等教育由保育學校、保育班和初等學校實行
C、以3A為依據(jù)為所有年齡在11歲以上的兒童提供中等教育
D、繼續(xù)教育由中央統(tǒng)一負責
A、《地方政府法》
B、《1976年教育法》
C、《1988年教育改革法》
D、《非集中化法》
A、《教育補助金法案》
B、《巴爾福法》
C、《巴特勒法案》
D、《地方政府法》
A、教育局
B、教育署
C、教育部
D、樞密院教育委員會
最新試題
1928年,大學院召開教育會議,提出廢除黨化教育名稱,改稱(),即以實現(xiàn)三民主義為目的的教育。
古羅馬帝國時期著名雄辯家、教育家()是羅馬教育史上第一位(),著有《雄辯術原理》。
具體負責管理州學的官員是()。
秦朝施行(),“三老”作為地方基層組織的學官,根據(jù)秦王朝的意圖執(zhí)行()的任務,對一般人民進行()的思想教化。
()是構成師生之間緊密聯(lián)系的一根紐帶,不僅有學術上的(),強化了師傳體系,而且有政治上的()。
在中央官學方面,唐代設置()。
杜佑《通典》認為,文才美秀一科即為進士科之始,而()被視作科舉制產(chǎn)生的標志。
鄉(xiāng)試是明清正式科舉的()。第一名被稱為(),第二名被稱為(),第三、四、五名被稱為(),第六名被稱為(),余稱(),即()。
()又稱九品官人法,是曹操推行唯才是舉的人才政策。
1922年“新學制”,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