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選擇題消費者選擇理論是用來解釋如下問題的()

A.需求規(guī)律
B.消費者如何通過消費獲得最大效用
C.供給規(guī)律
D.供給與需求的相互作用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問答題閱讀以下材料,聯(lián)系實際情況,運用所學理論進行評析。記得在初學經濟學時,無論是運用Slutsky還是Hicks分解方法,總覺得消費支出中的價格效應,包括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不怎么好理解。最近聽說一個保姆的故事,卻很好的體現(xiàn)了其原理,又一次體會到“經濟學原來就在生活之中”。本文先講述這個故事,再進行簡要分析,以讓更多的人分享。一朋友雖事業(yè)蒸蒸日上,但為特別愛哭泣的小孩傷透了腦筋。為此兩口子想了不少辦法,但收效甚微,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最后總算找到了偏方:小孩特別愛吃一種小顆粒糖,也愛玩,所以每當小寶貝快要哭的時候,買一兩個歡樂球或吃幾粒糖,小孩很快就會安靜下來,若多些球或糖,小孩甚至還會高興得手舞足蹈。要是不讓寶貝哭,每周至少得破費50多元(大致54元),包括購買100來個(大致為105個)價格為0.25元的歡樂球和約280粒價格為0.1元的糖。有一天,他們從保姆市場雇了一保姆專門照顧小孩,基本要求是不能讓寶貝哭,當然每周的預算仍然是54元左右。在主人的幫助下,保姆很快學會了如何買球和糖以及對付小孩哭泣的招數(shù)。然而,一個多月以后,歡樂球降價了,由原來的0.25元降到0.15元。保姆當然很高興,因為現(xiàn)在雖然買280粒糖仍需28元,但買105個歡樂球不需要26元了,而只需要16元,每周就可以省出10元。但保姆沒有把省出的錢交還給主人,而是進了自己的腰包,算是賺點“小費”。就這樣,降價后保姆每次花約44遠買105個球和280粒糖,并賺10元小費,主人全然不知。日復一日,循環(huán)往復,但保姆總琢磨著,既然球降價了,為什么不多買點球,而少買點糖。經過不斷嘗試,她覺得花上44元,買145個球和220粒糖效果最好,不僅能制止小孩哭泣,有時還會看到小孩的笑臉。一次周末,保姆利用每周給的一天假,到正在上經濟系研究生的哥哥處串門,并洋洋得意的把在主人家的故事一五一十講給哥哥聽。哥哥聽后,覺得挺有意思,夸妹妹有心計,但仔細想想,心計還不夠,因為讓小孩高興當然好,但這并不是妹妹的本職工作,她完全可以在不讓小孩哭泣的前提下,更好的組合球與糖,省出更多的前,賺更多的“小費”。經此點撥,妹妹覺得言之有理。回去之后,又經過不斷嘗試,她每次買大約140個球和210粒糖,花費約42元,就能保證小孩不哭。結果,每次可賺約12元“小費”,比哥哥點撥前多賺2元。轉眼間已是春節(jié)臨近,保姆打算回家過年,期間只能由主人替代去買東西和照顧小孩。她知道,如果主人去買東西,必使其賺“小費”之事暴露無余。為此,她以退為進,開始將每次能省出的12元分文不要,即把主人所給的54元全部購買球和糖。至于購買的數(shù)量,經嘗試,最后覺得每周買180個球和270粒糖,能使小孩最高興。見此情景,主人當然非常高興,夸保姆很能干,而保姆就將球降價的事告訴主人,還得了個“誠實”的美名。 (案例來源:曲辰:“保姆賺’小費’的故事”,載于《經濟學消息報》,2001年12月28日第六版。在編輯過程中作了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