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抗規(guī)》5.2.2條中所說,雙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轉效應,可按下列公式中的較大值確定:或是何含義?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2010版《抗規(guī)》第343頁6.4.14條的條文說明中,對的解釋是"地上一層柱下端與梁端受彎承載力不同方向實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彎承載力所對應彎矩值","不同方向"是否應為"同一方向"?
A.8.0
B.14.0
C.28.0
D.42.0
A.8.0
B.11.1
C.15.9
D.22.2
某擬建的高度為59m的16層現澆鋼筋混凝土框剪結構,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對風荷載不敏感,其兩種平面方案如下圖所示(單位m)。假設在如下圖所示的作用方向兩種結構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
當估算圍護結構風荷載時,方案a和方案b相同高度迎風面中點處單位面積風荷載比值,最接近于()。提示: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解題。
A.1.5∶1
B.1.15∶1
C.1∶1
D.1∶1.2
某擬建的高度為59m的16層現澆鋼筋混凝土框剪結構,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對風荷載不敏感,其兩種平面方案如下圖所示(單位m)。假設在如下圖所示的作用方向兩種結構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
當估算主體結構的風荷載效應時,方案a與方案b的風荷載標準值(kN/m2)之比,最接近于()。提示:按《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解題。
A.1∶1
B.1∶1.15
C.1∶1.2
D.1.15∶1
最新試題
結構的總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Evk最接近于()kN。
當未考慮非結構構件影響折減系數時,該建筑物的橫向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s。
關于《高規(guī)》中風荷載的規(guī)定,有幾個問題:(1)第3.2.5條規(guī)定的風荷載體型系數規(guī)定的μzs,與《荷載規(guī)范》7.3節(jié)規(guī)定的μzs,有何聯系?(2)第3.2.5條和第3.2.6條中的H/B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還需考慮風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柱腳彎矩。由桁架上永久荷載和三種可變荷載確定的柱腳最大彎矩設計值MA應為()kN·m。計算時對效應的組合不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3.2.4條的簡化規(guī)則。
建筑設計中多處需要控制層間剛度的比值,能否總結一下?
《高規(guī)》的7.2.8條,公式很多,感覺無從下手,請問該如何理解?
假定作用于100m高度處的風荷載標準值wk=2.1kN/m2,又已知突出屋面小塔樓風剪力標準值ΔPn=500kN及風彎矩標準值ΔMn=2000kN.m,作用于100m高度的屋面處。設風壓沿高度的變化為倒三角形(地面處為0)。在地面(z=0)處,風荷載產生傾覆力矩的設計值最接近于()kN.m。
2010版《抗規(guī)》第343頁6.4.14條的條文說明中,對的解釋是"地上一層柱下端與梁端受彎承載力不同方向實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彎承載力所對應彎矩值","不同方向"是否應為"同一方向"?
2010版《抗規(guī)》5.2.2條中所說,雙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轉效應,可按下列公式中的較大值確定:或是何含義?
單向板上局部荷載的有效分布寬度b最接近于()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