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七層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各層層高均為3.0m,內外墻厚度均為240mm,軸線居中。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屋蓋,平面布置如下圖所示。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結構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各內縱墻上門洞均為1000mm×2100mm(寬×高),外墻上窗洞均為1800mm×1500mm(寬×高)。
假定該房屋第三層橫向的水平地震剪力標準值V3k=1700kN,Q1墻段(④軸段墻體)的層間等效側向剛度為0.41Et(其中E為砌體的彈性模量,t為墻體厚度)。試問,第三層Q1墻段所承擔的地震剪力標準值VQ1k(kN),應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提示:當只計算剪切變形時,墻體的等效側向剛度K=EA/3h。
A.70
B.90
C.120
D.150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某七層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各層層高均為3.0m,內外墻厚度均為240mm,軸線居中。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屋蓋,平面布置如下圖所示。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結構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各內縱墻上門洞均為1000mm×2100mm(寬×高),外墻上窗洞均為1800mm×1500mm(寬×高)。
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假設重力荷載代表值G1=G2=G3=G4=G5=G6=4000kN、G7=3000kN。若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為FEk,試問,第二層的水平地震剪力設計值V2(kN),應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
A.0.96FEk
B.1.15FEk
C.1.25FEk
D.1.30FEk
某七層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各層層高均為3.0m,內外墻厚度均為240mm,軸線居中。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屋蓋,平面布置如下圖所示。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結構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各內縱墻上門洞均為1000mm×2100mm(寬×高),外墻上窗洞均為1800mm×1500mm(寬×高)。
假設重力荷載代表值G1=G2=G3=G4=G5=G6=4000kN、G7=3000kN,當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試問,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FEk(kN),應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
A.1850
B.2150
C.2750
D.3250
某七層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各層層高均為3.0m,內外墻厚度均為240mm,軸線居中。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屋蓋,平面布置如下圖所示。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結構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各內縱墻上門洞均為1000mm×2100mm(寬×高),外墻上窗洞均為1800mm×1500mm(寬×高)。
若二層采用MU10燒結普通磚、M7.5混合砂漿,試問,二層外縱墻Qa的高厚比驗算式左右端項的數(shù)值,應與下列何項最為接近?()
A.8.5;20.8
B.12.5;20.8
C.8.5;19.2
D.12.5;19.2
某6層框架結構,如下圖所示,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09,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類別為Ⅲ類,集中在屋蓋和樓蓋處的重力荷載代表值為G6=4750kN,G2-5=6050kN,G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提示:使用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
若該框架為鋼結構,結構的基本自振周期T1=1.2s,結構阻尼比ζ=0.035,其他數(shù)據(jù)不變,結構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FEk最接近于()kN。
A.2413
B.2628
C.2839
D.3140
某6層框架結構,如下圖所示,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09,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類別為Ⅲ類,集中在屋蓋和樓蓋處的重力荷載代表值為G6=4750kN,G2-5=6050kN,G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提示:使用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
若已知結構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FEk=3126kN,頂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F6=256kN,作用于G5處的地震作用標準值F5最接近于()kN。
A.565
B.697
C.756
D.914
某6層框架結構,如下圖所示,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09,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類別為Ⅲ類,集中在屋蓋和樓蓋處的重力荷載代表值為G6=4750kN,G2-5=6050kN,G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提示:使用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
若該框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結構的基本自振周期T1=0.85s,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FEk=3304kN,作用于頂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ΔF6最接近于()kN。
A.153
B.258
C.466
D.525
某6層框架結構,如下圖所示,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09,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類別為Ⅲ類,集中在屋蓋和樓蓋處的重力荷載代表值為G6=4750kN,G2-5=6050kN,G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提示:使用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
假定結構的基本自振周期T1=0.65s,結構阻尼比ζ=0.05。結構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FEk最接近于()kN。
A.2492
B.3271
C.4217
D.4555
最新試題
若該建筑物位于一高度為45m的山坡頂部,如下圖所示,建筑屋面D處的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μz最接近于()。
建筑設計中多處需要控制層間剛度的比值,能否總結一下?
假定吊車為重級工作制時,作用在每個車輪處的橫向水平荷載標準值最接近于()kN。
2010版《抗規(guī)》第3.9.3條中所說的可用于箍筋的"HPB300級熱軋鋼筋"是怎樣的一種鋼筋?
《高規(guī)》7.2.9條規(guī)定了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剪力墻的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公式,無地震作用組合時要求地震作用組合時要求兩個公式中差一個γRE好理解,為什么加減號還不一樣呢?
《高規(guī)》3.3.13條是對"剪重比"的要求,其中,對于薄弱層,要求A乘以1.15的增大系數(shù)。該規(guī)范的5.1.14條,規(guī)定豎向不規(guī)則的薄弱層的水平地震剪力標準值要乘以1.15。這不是相當于,對于豎向不規(guī)則的薄弱層,剪重比驗算時左、右都乘以了一個1.15嗎?3.3.13條的1.15倍好像不起作用了呀?
2010版《抗規(guī)》5.2.2條中所說,雙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轉效應,可按下列公式中的較大值確定:或是何含義?
由屋頂均布活荷載標準值產生的彎矩標準值MDgk30kN·m,則D點的彎矩設計值MD最接近于()kN·m。
2010版《抗規(guī)》第343頁6.4.14條的條文說明中,對的解釋是"地上一層柱下端與梁端受彎承載力不同方向實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彎承載力所對應彎矩值","不同方向"是否應為"同一方向"?
結構的總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Evk最接近于()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