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霍爾
B.華生
C.高爾登
D.格塞爾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轉移
B.分散
C.穩(wěn)定
D.廣度
A.3—6、7歲
B.6、7歲—11、12歲
C.11、12歲—13、14歲
D.13、14歲—17、18歲
A.斯金納
B.加德納
C.布魯納
D.德雷克斯
A.權威階段
B.可逆性階段
C.公正階段
D.自我中心階段
A.從心理自我到生理自我,再到社會自我
B.從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再到社會自我
C.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心理自我
D.從心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生理自我
A.差異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階段性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
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A.創(chuàng)造
B.學習
C.生殖
D.思考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A.不均衡性
B.可變性
C.穩(wěn)定性
D.個別差異性
最新試題
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連續(xù)不斷的變化過程稱為()。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動人的發(fā)展的潛在的、無意識的、最根本的動因。這是一種()。
5歲的玲玲想吃糖,她認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這說明其思維具有什么特征?()
小學生容易把“i”寫成“1”,這說明小學生的()還不成熟。
遺傳素質是人身心發(fā)展的()。
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huán)境,讓我在這個環(huán)境里養(yǎng)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干、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yè)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這是()。
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是()。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結果”這是()的言論。
3~5歲兒童的言語掌握能力和記憶能力往往優(yōu)于成年人,這表明兒童發(fā)展具有()。
17世紀英國的洛克在《教育漫話》一書中認為,“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這是()。